就算《乐队的夏天》有第二季,我也不会奢望他们能上
在中国,让大众喜欢摇滚乐不容易,因为大部分乐队都是苦大仇深的,不轻松的;
但如果我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不认输、不妥协、不认命的摇滚精神,这绝不是瞎扯。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都知道俩故事: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
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到现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以国产动漫的方式,昂首今夏暑期档!
如果用一首歌来唱大圣,那必然是戴荃的《悟空》;
但如果用一首歌唱哪吒,我都一定投给哪吒乐队的《闹海》!
他是今夏最具摇滚精神的神话人物,他也曾是摇滚圈最闪耀的一支乐队。
而今,荧幕上魔童已占据了荧屏和话题,但现实中,哪吒早就不在了。
有人说第二季《乐队的夏天》即使办得再火,那些消失的青春也回不来了。
是的,哪吒乐队就是其中之一。
你不必等他们回归,但他们一直都在。
作为乐队,哪吒何许人也?
我只能说,它是个匪夷所思的“传奇”:
没有哪吒图腾;
只出过一张专辑;
只全国巡演过一回;
曾在地下圈子中势头火热,和他们同期的3组“练习生”之一,是后海大鲨鱼;
突然销声匿迹,只留下乐队名字和时间:
哪吒乐队,2006年9月——2007年7月。
这个时间节点,举国筹办奥运,兴建高铁,经济大踏步向前。
而在娱乐圈里,《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启中国“大片”时代;《超级女声》来到第二季,流行文化全民扩散;花儿乐队的抄袭风波困扰着大老师...
一切表面毫无联系的信息,当它具象在音乐圈,摆在哪吒乐队面前,是沉重而压抑的。
那时的大环境中,大众的关注点,都在“全民选秀”,“草根偶像”“一夜爆红”,年轻人们为这些趋之若鹜。
音乐市场里网络盗版猖獗,唱片行业萎缩,流行音乐、对唱情歌占据了大多数音乐圈的资源和媒体通道。
而那时的摇滚圈,就四个字:
万马齐喑。
魔岩一代、“中国火”的光芒渐渐黯淡,媒体更关注窦唯的前妻...们。
2008年7月5日,“魔岩三杰”上海演唱会。何勇在排练
曾代表地上与地下的花儿乐队,在舆论中被骂抄袭,在圈子里被骂“背叛”,腹背受敌;
花儿同期的乐队们,在创作时,被要求“接地气”、“符合听众的需要”,摔再多门也不好使。
“老一辈”无人关注,“中间辈”六神无主,留给哪吒乐队们的,是生来就不安定的宿命。
没人知道那时的哪吒乐队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以第一人称想象一下2007年的哪吒:
情景一:四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酒吧的舞台上声嘶力竭,倾情演绎着他们巡回了全国的歌,可中场休息时,无意间听见某个声音:“**,什么玩意儿,《香水有毒》都比这个好听嘿~”
情景二:另一天,一个酒吧里,难得遇见曾经的乐迷、老朋友,大家把酒言欢好不热闹,可第二天拖着宿醉后沉重的身躯,早起搭公交挤地铁上班...
情景三:四个小伙子行将毕业,一面是生计的需要,一面是音乐梦的“碰壁”,某天某刻,四个人各自踏上不同的路...
也许时至今日,各种版本“中国摇滚编年史”横空出世时候,依旧不会为这支“短命”的乐队留多一个字。
来去太快,甚至还没看清他们的脸,哪吒乐队就成为了历史。
可不是宿命,也难称传奇——可能这就是生活啊。
如果仅仅是上面我们想象出来的故事,那哪吒未免太过普通了,甚至没有音像店的打口碟有年代感和质感。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唯一一张专辑里的歌,我只能说:
我们都曾是哪吒!
提到哪吒,每个人第一反应都不是一支乐队。
很多90后小伙伴一定会想起“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
看过《乐队的夏天》,你一定也记得痛仰出场时的夺目图腾。
我曾问过乐迷朋友,如何知道哪吒乐队的?大家的答复出奇一致:听过《闹海》。
一开始听的时候,我笑了:“我出生在三万六千年前,白鹤老人他赐我名哪吒。”
歌词直白叙事,中二又可爱,仿佛再用摇滚的方式,讲一个中国孩子最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
而当高潮部分“我抽你的筋,看你还敢害人不”的同期声,以及之后快节奏的鼓点起来时,我发现这是一首很有画面感和戏剧张力的歌。
听着歌,看着词,眼前就是那个不畏龙宫权贵暴打龙王父子的哪吒。
我开始想象:这支乐队在演出时,会不会全都身穿哪吒制服,既可爱又炸裂!
能把摇滚和神话故事结合到如此境界,在我印象里,中国音乐人还没有第二个。
可当再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
眼前不再是陈塘关前那个小哪吒,而是行驶在看不到边的城市中,孤帆一片的公交。眼前拥挤不堪的是学生、上班族、路人,他们或累得合眼打盹,或低头看手机,或拖着疲惫的脸庞对着窗外发呆...
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目标吧?考个双百回家、升职加薪、在大城市里出人头地、与那个他(她)携手一起...
他们也一定有曾经的梦想吧?但这个梦是什么,还记得吗?
而他们心中的“妖魔鬼怪”,是考试?是同学的鄙视?是同事的非议?是上司的批评?还是夺走那爱情的现实?
金庸老先生曾说过“大闹一场然后离去”,对于这份快意恩仇,我向来心驰神往。可当曾经欢快的歌曲,在眼前人们的眼神中,化成了冷漠、失意和喘不过气时,我突然想起网友对这首歌一句扎心的评价:哪吒的吉他手说过,这首歌的词是他哭着写出来的。哪吒只哭过一次,他说:“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纵使莲花复生,但那并不是哪吒。
我们常常说“不知不觉中,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当我们长大了,不再看曾经的童话。
我们开始试着从与世界对抗,到习惯这个世界的规则,开始放下脾气,选择温顺;甚至不再嘶吼,抱起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哪吒,怎么成了这样呢?
我们都曾是哪吒,但长大后,我们又都抛弃了哪吒。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每个时代的人,都喜欢故作深沉地评价自己的时代,而后再沉湎过去。
就如同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中,罗德里格斯的音乐曾被人奉为“传奇”、“明灯”与“火炬”,因为大家认为“他死了,但他的歌还活着”。可是当大家得知他还活着,但却活得低调且平凡,再听他的歌,却不再有过去的新鲜感了。
大家都向往哪吒闹海的无畏、豁达,而当到了自己人生的分岔路上,却在犹豫之后,选择了路,路的名字叫——平凡。
不停抄袭着改变
不停妄想着一切
不停期待的明天
变成了昨天
当“你觉得恨却离不开”响起的时候,我想当主唱詹盼一回头,身边昔日的朋友,早已成为了昨日的纪念,是多么的百感交集...
2006年,主唱詹盼大学在校期间,组建起了这支“哪吒乐队”,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曾说到:“‘哪吒’是我的第一支乐队,后来解散了。但是我还想玩乐队,于是就组了嘎调。”
一样的词曲,只是歌名从《环形公路》变成了《圈》。也许哪吒不是没想过重组,可当面对现实的分岔路口,面对生活的重压与虚幻的童话这沉重的选择,他们、我们,又从哪里开始呢?
有趣的是,在刺猬乐队的相似歌手介绍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哪吒乐队。
刺猬的主唱子健也曾为詹盼弹过贝斯。
也许没有哪吒的日子里,子建和其他懂哪吒的朋友,都曾鼓励和支持过詹盼,让他先后又组了嘎调乐队、空气船乐队,直到现在。
节目里,刺猬改编的那首《只要平凡》,当子建在台上娓娓唱到“也许这里还是昨天,在回忆还是对岸”,难道不是像极了《闹海》:“忧郁的孩子们别怕,守护着你们的是哪吒,谁要是再来害人,定不饶他。”
我身边一位“嫁给了电影”的影评人朋友,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这样点评到:
“虽然故事已经不是那个故事,哪吒也不是那个哪吒。那个削骨肉还父母的哪吒毕竟不是和给小孩们看,还是趁孩子们看得进,给他们看看这种鸡汤挺好的。不然都跟我们一样,人生可能未过半,但全是看透和执拗。”
衷心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卖,不为别的,留下一个故事,留下一个形象,留下一首歌,足矣!
有人喜欢他,那么哪吒就在人们心里;
有人不喜他,那么哪吒就是个故事。
但无论如何,今夏“最具摇滚精神的”符号,一定是哪吒。
明年就算《乐队的夏天》会有第二季,我们也永远不会等你。
因为,你一直在我们心里,从未离开。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