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里走出的摇滚歌手,凭什么让50000老外为其驻足...
当地时间3月3日晚,在巴西圣保罗的一处公园,一场摇滚演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超过五万余人把场地中间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中,有白发老人,有年轻男女,甚至还有怀中幼童。
演出从8时开始,疯狂也从那个时候在人群中铺展开,随着音乐响起,所有人的热情也不约而同地被点燃,所有热一同舞蹈、跳跃,尖叫声不绝于耳。(点击底部“了解更多”试听文中歌曲)
近两个小时的疯狂之后,观众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中文名字,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出他们对台上歌手的钦佩与感谢。
他们口中的那个名字是苏阳。
一位来自中国西北的文化歌者,中国特色摇滚乐的先锋,“离人群最近的声音”。
圣保罗是他此次全球展演的第一站,他说,我要让黄河的声音流到更远的地方。
(一)
苏阳生在浙江,但在宁夏长大,是正儿八经的山里娃。
同样生长在宁夏的赵牧阳曾说,我的家乡一面是高山,一面是黄河。对于从小饮着黄河水的苏阳来说,黄河孕育了他的生命,也滋养着他的音乐。
2000年之前,苏阳历经了10多年的“走穴”生涯,彼时的他留着一头长发,玩的是重金属,演出时也常常长一些《一样的月光》之类的流行歌曲。
1999年,他和超载、唐朝、张楚等,在宁夏体育馆举行了“世纪狂飙——中国摇滚势力演唱会”。
2000年,那是苏阳第一次接触“花儿”,一种宁夏本土的民间音乐形式。
说起宁夏的“花儿”,很多人印象大概还是春晚上那些节奏统一的旋律,伴有翩翩起舞的美妙少女,以此来歌颂和赞美新社会的幸福感,莫名其妙的幸福感。
但初听“花儿”的苏阳,却在这些音乐里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他说:
“花儿”就是土的声音,是以土为生的宁夏人为着生命中不可多得、理想中的幸福而高歌。
他们的唱词里是期待,是对生存的渴望,是对黄土最最原始的尊重。
不需要多少花哨的修饰,只一个干枯了的嗓子和一身苍凉苦冷的生活赋予的沉重感。
“花儿”让习惯了重金属的他大受感染,他清晰地感觉到,这些民歌中所包含的情感有着直中人心的力量,这是极其难得的音乐元素。
2003年,他把这些民歌与自己热爱的摇滚乐结合起来,写出了《贤良》。同年,他组建了自己的苏阳乐队。
这首《贤良》是一张活生生的西北风俗画,也有人说,歌里充满了讽刺与批判。
一千个听众就有一千个“贤良”,对于滚君来说,不论何种解读,起码它让许多人认识了“拉拉缨”,也让许多人想去见识一位“奇女子”。
2004年,在家乡银川富宁街的一个戏社,苏阳举办了“土的声音”专场演出。
与其说是茶社,不过是供大家打麻将消遣的一个地方,平时舞台上也尽播些《辕门斩子》之类吱吱呀呀的秦腔。
演出时常不久,七八首歌之后就结束了,而且台上吉它一拨,打麻将的人便怨气四起纷纷散去,倒引来了街道远处的居民和路过的人群。
大家纷纷站在墙外,有人怕听不清楚甚至用耳朵紧贴墙壁,显然大家听不够。
苏阳嘴里唱的,正是这些人曾经听过的旋律,今天虽隔着一道墙,却清晰的在他们耳边绕啊绕,以另一种形式,味道却依然是他们印象最初的那个味道。
这次的演出经历让苏阳感触颇多,茶社很小,他距离人群就很近,他真正是为父老乡亲们唱了他们的歌。
这更加坚定了他把民族元素加入到摇滚乐的决心,此后他深入农村,试图收集到更多更“土”的音乐元素,寻找黄土地里最真实的声音。
2006年,苏阳乐队在签约“十三月”后发行专辑《贤良》,获得当年十大华语唱片。
苏阳把这些歌称作“土的声音”,在滚君看来,这里的“土”即是形容词,也是名词。
对于许多城市里的人群来讲,这样的声音就是乡村田野的农民樵夫的声音,是他们听不来也听不惯不喜欢听的声音,是不美的甚至是上不了大台面的声音。
但这是来自黄土地最真实的声音,老祖宗在古老的历史里便喊出来了,声音晃啊荡啊,顺着大地的脉搏就传到了今天,没有停,它还会一直传给身后无穷的子子孙孙。
(二)
《贤良》让苏阳乐队名声大噪,成了“国内最好的土根性乐队”。也让苏阳的音乐之路找到了一条更真实更具生命力的方向,那就是,将民歌与摇滚相结合。
他的《贤良》、《凤凰》等,歌儿热闹又沉重,歌儿秉承了西北民歌的精髓,字里行间都是远方赤子对故乡无比的眷顾与留恋。
另一方面,除了宁夏本土的木箱琴等乐器,他在歌曲中又加入了许多西洋乐器,是很有规律很有方法地嵌套,使得这些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2010年,苏阳发行了个人专辑《像草一样》。
这张专辑受高晓松邀请,加入《十城志》合辑,专辑中的《喊歌》也是电影《百鸟朝凤》的推广曲。
去年,在粉丝们的千呼万唤之中,苏阳终于发行了第三张专辑《河床》。
新专辑《河床》里再次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从专辑封面上就可以看出,燕子、骡子还有花花草草,都充满了民间的灵气。
“河床”中的“河”指的就是“黄河”,作为黄河边长大的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对乡土的感情,也想把家乡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出去,他说:
“作为在河边生活几十年的人,我们怎样歌唱这条河,怎样歌唱对这条河的情感。当一块泥土,散成沙的时候,我们正在拼命做好干涸的每一粒沙,流在缤纷的画卷下面。”
早在2016年,他就创办了“黄河今流”这个艺术项目,通过展览、演出、论坛等多种方式,让现代人了解民间艺术形式,通将其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对于滚君来说,这样的苏阳已经不是一位普通的摇滚歌手,他更是一位守护者,一位胸怀大爱的文化歌者。
这次在巴西的演出也是项目中的一部分,三年间,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北美、南美等多个地方,把“黄河”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阳的电影《大河流》也正在拍摄中。
影片讲述了他与“花儿”之间的故事,并且涉猎皮影、秦腔等多项艺术形式,今年八月份将在各院线上映。
(三)
记得几年前,滚君专门去了银川看他演出,这个人在舞台上不燥,甚至有些冰凉,但吉它一响喉咙一张,我的血液却沸腾起来了。
这就是他的音乐的神奇之处,就很容易便把我带回到了西北的崖头上,放眼之处一片沧沧凉凉,羊群,磨坊,还有堆着麦积的场。一切真实的让人感动。
他着实是个实在人,像所有的西北汉子一样,骨子里透着朴实与真诚。
苏阳唱的不过就是这些零碎了的生活,这个留着板寸的男人是如此深爱着他的父老乡亲,和这片养育了他的祖辈和子孙的黄土地。
一开口,他的父老乡亲真就跑到了他的歌声里,穷人和老人来了,被褥和头巾也来了,农具和炕头都来了。
于是他的声音高亢亮丽,伴随还有了几分悲凉暗殇的意味。
大地的荒凉与苍茫,一方蓝天里一术炊烟,河床上刮来的风枯了河流与树木;
冬天下雪夏天炎热,秋天麦子黄了地头就是一串脆生生的笑;
孩童在土里玩耍,老人在土里安眠,劳动力在清晨出发,一把锄头一亩地便是一段岁月;
黄土地里有他们的根,世世代代人们繁衍,黄土喂养了无数的人群。
苏阳曾说,世界化不应是各类节奏或者音色的统一,而是基于自身血缘然后对各类音乐的一种融合。
正是有着这种对自身血缘的格外重视,在听苏阳的歌时,那些浓郁的民间风味总能唤醒我们自己的乡土情怀,于是我们想到了宁夏,也想到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
这种共鸣感来自音乐,也来自我们生来便有的对家乡的眷恋感。
这些流淌在苏阳血液里的旋律,它对于世界各地的人民来讲,一样有着许多共通的情感情绪,因此才能够招惹到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的听众。
因此,苏阳就是牛逼,同样牛逼的,还有二手玫瑰、杭盖、子曰秋野、南无...
谨以此文献给苏阳,也献给我的家乡——宁夏。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