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弟李志遇上偶像罗大佑,会发生什么大事?
罗大佑,华语音乐教父,在80年代用震耳发聩的歌曲,唤醒当时萎靡不振的风气,也开启了华语乐坛一个全新的时代。
李志,民谣界的一股泥石流,拥有民间世俗幽默和半吊子艺术情怀,唱着城市里所有的孤独和爱,一般人抢不到他的跨年演唱会门票。“罗大佑是我最尊敬的华语音乐家,在整个港台音乐界,我认为歌手分两种,一种是罗大佑,一种不是罗大佑”。李志曾这样表达对罗大佑的仰慕,逼粉们都知道。而就在昨晚《大事发声》的现场,迷弟李志作为罗大佑的特邀嘉宾登场,二人合作演唱了那首经典的《之乎者也》。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
64岁的罗大佑,40岁的李志,两个历尽沧桑的男人站到一起,之于他们,之于我们,都必定是难忘的一刻。《之乎者也》出自罗大佑发行的首张创作专辑,他歌曲中的愤怒与担忧,言他人不敢言,铿锵有力又一阵见血。
诚如他在专辑的介绍里写道:“这一趟音乐的路,走得好辛苦。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我几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的。因为前面没有足迹可寻。”
这是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辑,甚至台湾流行音乐可以以此张专辑作为前后的分水岭。
三十多年过去了,罗大佑唱起《之乎者也》,把我们带回到他最初的音乐起点,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光阴消退了记忆,故事改变了你我,音乐市场被时代重新规划,但罗大佑三个字,始终饱含着那份深情。这已不是李志第一次唱起罗大佑的歌,早年他便在巴黎个人弹唱会上慷慨激昂地翻唱过《鹿港小镇》。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辛辣批判的歌词,强烈呼喊的强调,无论对于第一次听的人,还是听过多次的,都不失为一种震撼。
李志的演绎总是简单粗暴,不惜破嗓的嘶吼,却总能出乎意料触发共鸣,直抨人心。
鹿港小镇
罗大佑 - 超级星光PK宝典2
2015年夏天,在台北一场演出中,不走安可路线的他,喊了表演结束后,拿起吉他唱了罗大佑的《耶稣的另一个名字》。
平凡有另一个名字
叫做你也叫做我
我们都在白天犯罪
就象夜晚的忏悔
如此我才真正明白
星期天的教堂为谁开
上帝住的天堂门外
平凡的的魔鬼在等待
阿门
这首《耶稣的另一个名字》实在算不上罗大佑的名曲,它收录于1984年罗大佑发表的专辑《家》。
这首歌并不是一首基督教的圣歌,而是一首对人性的反思。关于罗大佑的信仰,他自己说:“我是基督徒,但是我觉得人不要把自己设定在只属于某一个神上面。”
耶稣的另一个名字
罗大佑 - 家
在前两张专辑受到大量针对自己作品的各种争议和批判后,罗大佑这张专辑转变了风格,做了一张温情内敛的唱片,令当时的听众很不习惯。
这张专辑后,罗大佑退出乐坛,离开台湾远走美国,从此黑色罗大佑成为历史,直到1988年在香港重出江湖。
网络上曾有一个视频,一个非洲小伙和他的母亲在二十年前得到一盘磁带,其中有首中文歌是他母亲的最爱。后来母亲去世,小伙问了许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歌曲的名字。
二十年后,他开车载了一对台湾情侣,突然在广播中听见熟悉的旋律,小伙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那对情侣说:“《恋曲1990》,罗大佑的。”小伙子一边哼唱,一边湿润了眼眶。
恋曲1990
罗大佑 - 似曾相识 Ⅰ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穿越时光,依然能激荡心灵,惹人潸然泪下。
罗大佑的思辨和深情,李志的真诚和粗犷,都深深种在属于他们的旋律中,无论过去多少年,好的音乐就像一种哲学,任何时候听都不会过期。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