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最红献礼季,《解放》也是一部情感真挚的战争片
“解放,我尽力了。”
伴随着一声枪响,国军军官姚哲(钟汉良 饰)挺身而出,挡了致命的一枪,留下了自己带有歉意的遗言。
作为一部献礼片,《解放·终局营救》在告别了国庆档之后,终于在年末和观众见面了。十分难得的是,这部厚重的历史战争片拍出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同样也传递了真挚动人的情感。
片中两位父亲对于子女的爱,虽历经战火考验,却依旧可以打动人心,在弥漫的硝烟里,传递出一种柔情。这份对于历史的温情,让人对这部电影格外心存一份敬意。
主旋律混搭类型片元素,以情感为催泪武器
大事件为背景,小人物作切口,已经成为了主旋律电影的标配,《解放·终局营救》也不例外。在这部电影中,解放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而营救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核心,国共双方的下级军官,共同卷入了事关北平战役走向的一起阴谋。
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天津是重要一环,可是为了不损坏城中的重要建筑,解放军派出了以炮兵连长蔡兴福(周一围 饰)为首的侦查小分队进城侦察。
侦查途中,小分队巧遇了带女儿逃走的国军军官姚哲,于是蔡兴福要求姚哲协助他完成任务,结果他们发现天津守军为了破坏北平和平解放,意图炸死在天津的北平守军家属,于是一场营救就此展开……
小分队秘密潜入,实施营救,破坏敌方阴谋,这样的情节设置带有明显的冒险和悬疑元素。
《解放·终局营救》正是将类型片与主旋律混搭,营造故事氛围,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保持一种紧迫感,从而被剧情吸引住。
如果说类型片元素是该片保持节奏的法宝,那么对于情感的拿捏就成了电影打动观众的秘密武器。
《解放·终局营救》的故事推进依赖于情感的不断变化。姚哲逃出天津城,是为了救自己的女儿,而蔡兴福自己的儿子“解放”也在战争中失踪。
父爱成了两者的相同点,这份为了拯救孩子的执着父爱,打动了众多的观众,由此而来的催泪感让“带好纸巾”成为了观众评价中的高频词汇。
随着故事的发展,姚哲对蔡兴福由敌视转为认同,再转成舍身相救,其人物成长的弧度完整。
国共双方虽然彼此对立,但是在为人父这一情感层面上而言,两者是共通的,这也印证了情感是足以超越战争的伟大存在。
细腻的情感表达,是《解放·终局营救》最核心的部分。 姚哲临终前的遗言,一语双关,既包括了没能救出蔡兴福儿子的歉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没能见到和平的遗憾。
一场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无数的无名英雄铸就。
《解放·终局营救》里有一个戳心的片段,当一个战士面对敌人向平民投掷炸弹,他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挽救了大批平民百姓。
这样动人心魄地牺牲,正是《解放·终局营救》在细微之处以情感打动人心的关键。
导演李少红曾在影片首映时说:“我们尽量在战争中讲它的亲情和关爱,其中人物保护的都是生命,但战争摧残的也是生命,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这一切选择都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战争场面真实宏大,剧情割裂留下遗憾
战争场面在《解放·终局营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场景布置上花了很大心思。
剧组为了还原平津战役的样貌,甚至原样搭建了老天津城的诸多标志性建筑,像解放桥、劝业场等电影里出现的重要建筑,都做到了近乎等比例还原。
《解放·终局营救》的巷战场面,在近年的战争片中可圈可点。从高楼俯拍的大视野,搭配切换流畅的蒙太奇手法,在体现整部电影足够硬核之外,更增添了一些真实感。
负责爆炸场面的是韩国动作片导演朴柱天,此前他曾参与过冯小刚的《集结号》,对于写实性的战争场面和高难度的爆破镜头颇有心得。
电影里涉及的战争场面不光有水战、巷战,甚至还安排了坦克出场,这样诚意十足的战争戏份安排,确实带给了观众极强的战争临场感。
不过在观众被战争场面深深震撼的同时,多少也感到了一些遗憾。
姚哲和蔡兴福这两个人物,本身除了军人和父亲双重身份之外,其他的人物前史部分过于简略,这就让观众对于后续出现的一些台词和情节有些跟不上。像蔡兴福的妻子是天津地下党,由于之前缺乏相应铺垫,所以她的出现略有突兀。
蔡兴福有一句台词:“打锦州、沈阳都过来了,现在到了平津家门口却倒下了。”在这句台词里,明显蔡兴福和天津存在某种渊源,但是剧情却并没交代。
这些本该深度挖掘的部分,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行为,但是过度留白的结果造成了这些情节游离于主线之外。
电影战争场面和情感部分,两者联系不够紧密,这就导致了一种错位感。这种错位感,让观众无法更深入地感知剧情。
不过,无论是冲着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细腻的情感表达,《解放·终局营救》都应该收获比现在更多的票房。
【文/忠犬七公】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