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7,奈飞最新版《西线无战事》强势入选奥斯卡奖
最近一部战争大片登上豆瓣热门电影第一名,由奈飞出品的最新版《西线无战事》刚刚放出资源。
豆瓣评分高达8.7。烂番茄根据47条评论,总计94%新鲜度,平均分达到8.5。
网友评论也非常正面。
“政治权谋者为一己私欲发动战争,送愚昧天真的爱国者上前线当炮灰。”
“配乐特别震撼,尤其影院效果,青春懵懂的少年刚刚毕业就被国家主义洗脑送上了犹如绞肉机一般残酷的前线无谓的牺牲持续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刻一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然而战争狂人们还在不停地把无辜的青年送上前线这样的电影依旧意义非凡。”
不仅如此,设在慕尼黑的一个评委会本周就哪部电影代表德国参加202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做出决定,《西线无战事》最终强势入选。
经典小说改编,部部精品
《西线无战事》是由小说改编,当时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1930年首次在美国被搬上银幕,1979年再次被拍成电影。第一版曾获得两项奥斯卡奖。
贝尔格的制作已是第三版,也是第一个由德国出品的版本。
该书被认为是反战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一代德国年轻人,保罗·鲍曼和同学莱尔、米勒参加了德国国民志愿兵,被派往前线与法军作战。
在战场上,他们目睹到了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
"雷马克在一百年前写下这部作品,不幸的是,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贝尔格在获知他的电影选送奥斯卡评奖后说。他还表示,对能携该片参选奥斯卡奖感到荣幸。
这一版把战争的虚无描绘到了极致,可以说只有两类场景:士兵们像机器中的齿轮一样呆滞地端着刺刀冲锋然后被割麦子一样撂倒,或者枪炮声暂停时士兵们恢复人类情感有说有笑去老乡家偷鹅。
朋友情谊和军国主义狂热一笔带过,高层的奢靡和狂妄也只是作为反衬战争的蒙太奇登场,整个电影的唯一主线就是战争本身,反倒比我们的父辈多了几分“德国味儿”——更加克制、更不滥情,只要描写战争本身就可以唤起对战争的厌恶了。
在剧情上,刚开始十几分钟就把战争的残酷、冷漠、荒诞所展现了出来:战死士兵的衣服被清洗后重新给新兵穿上;道貌岸然的禽兽煽动青年们“为国效忠”;热血青年们满怀希望奔赴战场,再配合着音乐,有着很强烈的荒诞感。
在人物上,主角保尔从一开始的兴奋,再到恐惧,再到无奈,再到最后的麻木,把人物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不顾士兵死活只顾自己权利的政客、在战场上的满地的尸体、在仓库里被毒死的士兵,让人感受到气愤与无奈。
在画面上,有很多唯美的画面,但这些大多是自然画面,虽然美,但一想到这是在战争时期,就感觉有种凄凉与无奈。
最后结尾签署停战协定后,大家以为自己能回家了,但一个又一个即将回家的士兵还是毫无意义地死在了这该死的战争中,让人五味杂陈。
要和平、不要战争
无数的年轻生命就在双方的战壕之间,变成冰冷的数字,侥幸活下来的也备受残酷战争导致心理创伤的煎熬,甚至在停战后,依然有不少士兵选择了自行结束生命。
而这些被终结的年轻生命,总是要被冠以爱国的名义来满足那些高官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和贪婪的占有欲。
电影里有很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当举枪杀人的士兵善良到不忍杀一只昆虫,拿火柴盒装起,最后一天战争结束,却因跑去森林放生一只昆虫而丧命。
当饥饿难忍的士兵无奈去偷鹅最后落得丧命,政客穿着干净的军装坐在干净的房间里品着红酒,顺便叉起一只烧鸡投给桌下的狗,就算坐在火车里也要刷的皮鞋锃亮,不带一丝灰尘,连面包也要吃今天的,就算投降签协议也要故作讲条件骄傲矜持的签名,就算签了停战协议也要为了面子虚荣最后一刻不惜战士死亡去做无畏的反击挣扎。
当战死士兵的军服被扒下,洗净血水,胸口的枪口被补丁缝上,重新发给马上奔赴战场的新兵。
当一层一层枪口补丁的军装下,装着他乡姑娘的白色绣花丝巾,当战壕风里吹着心中姑娘的半截海报,当马上到来的圣诞回家与妻儿相聚。
有网友评论评论如下:关于战争,无论说多少道义,但终究是残忍的,是流血的,是死亡的,是伤痛的,而承担这一切的,从来都是底层百姓。挑起战争的政客只要扯上道义,打一个谎言的响指,无数人的生命轻如草芥,他们说那是一种胜利,一种荣誉,但很可惜,那是人的贪欲,你心里知道,但你就是分不清。
我们心存所有善良和希望,当一切我们都认为美好将至时,谎言来了,贪婪来了,虚荣来了,如果让你做你不得不去冒死去做的事情时,人是会疯的,保罗疯了,彻底歇斯底里了,这种疯是一种清醒,亲密战友已全部死亡,此刻我只求一死的清醒。
当白色丝巾成了堵伤口的纱布,这种辜负注定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在当下俄乌战争爆发、亚太地区动荡不安的局面下。我们真的应该正视战争的残酷。《西线无战事》会和《1917》《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反战电影一样,让政治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人类期待和平,地球期待和平,希望俄乌战争早日结束!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