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努力二十年,终于听到最响亮最真诚的赞美和祝福
时光倒流回二十年前的1997年,《还珠格格》第一部于7月18日在北京开拍。
(范冰冰饰演《还珠格格》中的金锁一角)
那个时候的范冰冰,年仅十六岁,尚未成年,虽说天生丽质眉目如画,但因为演的是配角,角色本身也中规中矩缺乏特色,自然被两个女主角掩盖了光芒,没有像赵薇、林心如一样搭着顺风车冲到一线,但好处是她的名字通过这部红透中国的电视剧被老百姓得知并耳熟能详了。可是这种知名度,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里,也许在范冰冰看来,并不是什么幸事。
(《还珠格格》热播时,范冰冰与赵薇不合的传闻甚嚣尘上。)
《还珠格格》大火之后,“范冰冰与赵薇不合”的传言流出,一夜之间被还珠粉丝厌弃,加上她“狐狸精”般的美貌犯了人性中隐匿的忌讳,陆续地,“包养”、“私生子”、“整容”、“蹭红毯”等绯闻爆料和小道消息铺天盖地般飞向她,誓要将其压垮。
(范冰冰早年青涩照)
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是中国内地逐步形成“造星”概念的阶段,是包装、炒作开始展露头角的时期。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百姓对于娱乐市场的掌控权增大,各路艺人仿佛陡然间裸身在镁光灯下,无端接受网民的品头论足抑或口诛笔伐。你的好与坏,或许只是取决于网络那头一个陌生人心情指数的高低,而你,无处遁藏,无处诉苦。
然而,这是娱乐市场成型的必经过程,切肤之痛总得需要那么一个人去承受,以完成过渡。而当时刚刚成年的范冰冰,恰好赶上了那个时间点——她花容月貌,火树银花,做这个承受者最合适不过。
一个女人,倘若倾国倾城,流言蜚语岂能饶她?
按照我们中华大地的传统看法,“红颜祸水”准没错,这么绝美的容貌怎么可能干净?
(2006年,范冰冰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做面部鉴定,力证未整容。)
回看那些年,不利的舆论环境让范冰冰跋涉的每一步都如逆水行舟,进退维艰。她早早体会了世情之凉薄、人情之险恶。范爸爸因为心疼女儿背负如此不公的责骂而彻夜难眠,一遍遍在房中踱步,长吁短叹又无计可施。
法能责众吗?不能。而那些令范冰冰和其家人肝肠寸断的每一分每一秒,世人现在谁还记得?骂过的人下一秒就去饮酒作乐,被骂的人却独自舔舐伤口。在这个信息混乱、网监无序的现世,伤害一个人的成本如此之低,以至于艺人的尊严一文不值。
那些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获奖者是宁静,是巩俐,是宋春丽。这些名字,是中国影视殿堂的教科书。彼时的范冰冰,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跟这些前辈齐名吗?恐怕没有。那样恶劣的舆论环境,小范同学只求有戏可拍、有钱可赚。
年少时还笃信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无风不起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言论,想必也于那时在范冰冰的内心悄然碎裂。某个午夜梦回的无助时刻,这个少女或许也曾抚镜自顾,巨大的无助感弥漫身心,她如果在那一刻想起年少时读的《红楼梦》,想必也就真切理解了王夫人对晴雯的冤枉多么具有现实性——
王夫人一见他(晴雯)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
你什么都没有做,甚至你做了很多好事,也不行。因为你生来漂亮得出格,你就要接受讨伐和审判。千古如是,区区小范,岂能例外?
一夕之间被架上了审判台,台下有无数人对范冰冰指指点点,素不相识的脸孔理直气壮地捏造谣言,一边还自诩为道德卫士。世相纷乱,无法可解。时代的契机将范冰冰推到了那个风口浪尖,让她独自去承受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却没有指给她出口,仿佛在高冷地向这个少女宣布:自己摸索去吧,反正成王败寇!
晴雯被诽谤,恼了,气出病来,溘然长逝。而小范,不能病倒,不能放弃,甚至,都不能恼。多少艺人在被谣言中伤时或反击或哭诉,然而小范都没有。那些年,她四面楚歌,孤军奋战,纵观天地,连一个为她说话的人都没有,媒体更是铆足了劲儿往黑里写。若回骂,只会引来更多的对立者;若哭诉,则意味着屈服;甚至连澄清,都是下策。
每个静谧的深夜,她默然体察着人言可畏;每个蓬勃的黎明,她继续整装前行,顺便潇洒地甩给围观者一句:“我这样个性的人,谁敢包养我?我不去包养别人就不错了!”
美貌,是原罪。
年少的范冰冰彻悟了这个道理,然后从容写就那篇《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从此,埋头苦干去了,再不理江湖流言。
我不能让每个人喜欢我认可我,你们当然可以点评我,但是如果造谣引导舆论,我们——法庭见。
也只能这样了。
这是最明智的也是最实际的方式。
你不能被那些流言蜚语裹住前行的脚步,你得往前奔,你得对得起自己十几岁时的抉择。
那个时候的范冰冰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还能怎么办?——跳吧!这一跳,或许能成仙!
瓜哥不知道,那几年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捏造谣言的人、那些在论坛里一口一个“我朋友以前跟她同校”“我同学是她邻居”“我哥们儿跟她开过房”“我妈亲眼看见”的人,今天还能不能想起自己曾做过什么,或者即便想起,也觉得是小事一桩吧。
有人说,范冰冰能绝地重生是因为情商高、心理素质好。呵呵,那时候,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自幼被娇宠,好强又骄矜,情商能高到哪里去?心理素质能强到哪里去?不过是咽下苦楚,一步步强捱过来。
从河东挪到河西,范冰冰花了整整二十年。
在人前永远艳光四射的仪态,却让你们误以为她多么坚强。可是,如果坚强的注脚需要二十年的负重来换取,我们凡人,有几个能答应这笔交易?
范冰冰得到今天的成果,全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她团队的守护。瓜哥希望她千万不要哪一天说出“感谢那些曾伤害我的人”这种话,太伪善,而且,那些人连原谅都不配得到,何况感谢呢?伤害就是伤害,即使是曾经的伤害那也是一个伤害。
范冰冰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一意孤行的跋涉,没有她自己的坚持,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如果没有了现在的一切,那么连曾经的伤害也会变得合理。世道吊诡,所以你必须倔强。
想想也真是悬得很,倘若范冰冰当初因怕受伤害而退出演艺圈或从此低调不争,几年一过,女演员的黄金期逝去,再想雄起便是千难万难了,而我们再想起演员范冰冰时,脑海里出现的也不过就是《还珠格格》的一幅背景画,也不过就是“绯闻缠身”的几句注释,以及,中国影视史上有限的一行字。
然而,今年9月16日那晚,对于范冰冰,中国电影史册里再不会仅仅用一行字来形容她了,而是一篇人物传记、一个专题。
(第31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范冰冰凭借《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一角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感谢上苍,让范冰冰拥有倾城姿容的同时还赋予了她明晰的内心、果敢的个性。二十年来,几乎她的每个展示于人的镜头都繁盛似锦,从不哭诉,从不乞求,默默做好本职工作。万箭穿心,而那颗心,仍然勃勃跳动。这分明是演员的最高素养啊——因为我是演员,你们只需看到我美丽生动积极的一面,这是我对观众负责;其余,且看造化吧。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女人,那么要强干什么?谁在乎你成功不成功?
不,你听我说。
一个女人,如果自己不成功,一旦她想要更自由宽绰的生活时,那就只能依靠别人。单单一个弱女子,没有成绩,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买得起豪宅、承担得起高消费?一旦你住了豪宅、用着奢侈品,肯定是背后有金主啊,不然就是靠骗婚(参见近日新闻)。
你说以范冰冰这种外形条件,想过舒适宽绰的日子,难吗?不难,有更轻松的途径。然而,那样的话,一切优越就与你自身没有直接关系了,你随之要承受各种被贬低的评价和被质疑的审视。
于是,范冰冰选择了一条最耿直的路,她没有曲线救国,没有曲径通幽,就这么一意孤行地朝着年少时树立的理想走了下去,走了下去……
直到在远方某个完美的节点,金鸡封后,爱侣齐眉。正是——
世人睥睨我自笑,来日令尔惊苏秦!
(在金鸡奖的领奖台上,范冰冰与爱侣李晨深情相拥。)
原本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圈子,却硬生生把一个曾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弱女子逼成了女强人、逼成了人生赢家。铁器可百炼成钢,而被烈火炼了二十年的人,理应也和金子一样珍贵吧。刚者,宁折不弯。
她有名了,她有钱了,她拿奖了,她要结婚了,于是,四面八方的祝福声潮涌而来。
网上的祝福声满屏,二十年前诋毁她的声音有多毒辣,今天祝福她的声音就有多诚恳。
令人后怕的是——要是不成功呢?
要是不成功,范冰冰很可能就像所有没落的女演员一样,随着大浪淘沙,消失在岁月深处,偶有一两张街拍,也被媒体冠之以难听的形容词供网民嗤笑,而那些曾经的不白之冤更没机会去洗刷了。
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啊。你厉害了,就能掌握话语权,就能反转剧情。
你说成功,多好。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