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2020-01-15 21:15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综艺收藏

文丨小佳


最近一档女性改造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主张要让参与节目的平凡女性发现自己的美,听起来很好看。

实际上呢,「女性需要精致,需要完美」的观念在节目里全程绑架嘉宾,与其说是发现和制造美,倒不如说是女性偏见推波助澜的发动机。

节目中五位提案官吴昕、韩火火、昆凌、范湉湉、黄吉组成「好看团」,分别对素人的美妆、穿搭、情感、美食、家居方面进行改造。山寨原版《粉雄救兵》,节目核心理念没学到,观念反而倒退。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你怎么这么好看》

《粉雄救兵》在背景设置上,五位改造者的同性恋身份,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他们在帮助素人改造的过程中,无论男女老少,消除不同性取向、不同种族之间的误解,强调我们都是相同的。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粉雄救兵》第一季

对于具体个人,《粉雄救兵》又强调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它不是帮助改造素人形象的真人秀,而是在每一次选衣服、改装家居的过程中,彼此不断交流,帮助素人找到自己的独立人格。

每一位改造者不只是设计者,几乎都是心理学家。对于渴望改变的素人,改造者鼓励他们接受独特的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粉雄救兵:我们在日本》

《你怎么这么好看》不只把改造范围窄化为女性,并使女性成为符合当下审美的「自己」。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你怎么这么好看》

为什么只强调女性需要精致?并不是说类似教女性化妆的节目就有原罪,女性要为自己而美,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不能把妆容讲究、生活精致作为统一的标准,让节目变成一种规范化的产物,说来说去,在意的还是化妆、穿衣这些,而真正困扰素人的价值认同,面临的实际困难都没有回答。

统一的审美规范

目前播出的节目,四位素人参与者分别是认为自己是第三类人的女博士、四胞胎的主妇、过劳肥的上班族、高知女医生。第一期节目里的素人有希望被改造的动因,方静把自己归为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对自己独居的生活状态有困扰。

其实关于独居,关于身份困扰,自我怀疑,本来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况,「我有没有问题?」「我真的不正常?」。节目可恶的地方就是潜移默化地认同了这个情况:对,这是问题,你要改。

节目不是纠正素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是应和着打出「大龄、单身」的标签,提案官还强调「三十四岁,母胎solo」,这就是明显的对女性年龄、婚恋状况的歧视,极简出租屋没有什么布置,被强化为「孤零零」。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在交流中,其实方静最大的顾虑,是来自于对父母的亏欠,认为自己可能没有达成父母的期待,对待这个个人价值的问题,节目却避而不谈。

但是方静明明是一个自力更生,独立思考的女性,提案官看到没有彩妆、房间布置简单,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女生的房间,这就是很熟悉的那种说辞,「一个女生,太不精致了。」为什么只是女生要精致?为什么女生只能精致?

方静从来不用口红,觉得「这是消费主义的陷阱」,她说得没错啊,对于提案官给出的建议,方静有勇气,逻辑清晰地质疑建议的不合理性。她不是不好相处,不是所谓的「怼怼」,是接受不了这些虚假。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每一位素人应该面对的是选择题,自由选择风格,化妆与否,穿高跟鞋与否,提案官建议素人们大胆尝试,实际上还是对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一套理想标准。

忽略了现实问题

看过四期节目,有被感动到的观众提出不同的想法,他们看到节目里的素人变化那么大很惊喜,另外节目的参与者自己也很感动,不是吗?

是,当然感动,恐怕不需要节目组布置约会,也不需要布置街拍,只要能让一个连轴转带四个娃的母亲和一个7×24小时干活的加班党休息一天,安静地吃顿饭,相信她们也会很感动的。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在节目组安排的片刻放松后,主人公最根本的现实问题并没有解决,接下来的每一天,妈妈穿着漂亮的露肩裙,还方便带娃吗?

慧茹不止一次提到了,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别动,放着,我来」,一个忙得昏天黑地的主妇最想改的,不是改穿华服,是改变没有帮手的焦虑。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这一期中提出的改造诉求的是爸爸,为了四胞胎,他也一直在外工作,辛苦养家。他发自内心要对妻子好,希望有时间关心下自己。

以亲人的角度,爱的名义出发,希望改造伴侣,但是究竟什么是对她最好的,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请把选择权交给她自己。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虽然慧茹不再添置新衣,脸上也多了一些皱纹,但是默默操持家务的母亲一样很厉害啊。怎么在婚恋问题里,常常只是女性要付出更多努力,变得更完美。

第四期,儿子帮母亲报名,吐槽了一下陈医生有些保守的穿衣风格,做饭太寡淡,观众都匪夷所思,健康有气质的母亲哪里要改?改什么?素色的衣服、清淡的饮食,享受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为什么要改?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位母亲要求儿子改造下,比如换个发型,变个穿衣风格,是不是会被认为不尊重年轻人自己的选择,哪怕是出于母亲的关爱。同样,为什么儿子要改造下根本没有什么问题的母亲,就要接受呢?

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利,怎么成了一种局限在男性或者其他人认可的规定范围里。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对于第三期的主人公,也搞错了问题重点,曾经两次晕倒在地铁,患上颈椎病,过劳肥的小姜姑娘是不是继续被公司剥削?甚至有可能自我剥削?

虽然主人公认为工作量如此之大,但总归提升了能力,但是节目组要做的,难道不正是要改变姑娘的这种想法吗?再好的工作也不能透支自己。

牺牲健康的工作,为什么还要被节目美化成是一种承担?她已经承担了太多不需要她承担的啊。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当片中的女性经过化妆、剪发、换衣服,一套程序下来,节目效果更像是搭配指南。

如果是带货的诉求,那还需要了解不同背景的素人吗?「3分钟速成OL妆」、「主妇日常精致妆容」、「穿搭宝典让你分分钟变潮妈」这些文章总结的样式会有更多吧。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最终,女性自身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就是简化为用更多的时间选择化妆品和衣服。

固化偏见的标签

每一期跟随五位提案官,会探访当期素人真实的生活环境,这种真实的记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我也是这样生活,我要怎么办,通过与节目中素人的对比,让自己也进行一番改造。

想被改造的人,可能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些不满意的地方,或者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不健康的方式,对于是否真的要改?怎么改?《你怎么这么好看》告诉观众,无论什么样的诉求,究竟合理与否,就是要改造女性。

第一期的最后,鉴于独居生活的主人公,提案官找来了一些独居者,如果是敞开心扉的交流,说出独居的困惑或者展现幸福,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结果成了提案官的分享会,并且拿出了网上流传很广的「孤独等级」,逐条询问,比如「一个人去超市」「一个人吃火锅」,问到「一个人去看电影」基本全场举手,提案官一脸震惊,难以理解,潜台词恐怕是「这么多人独自去看电影,这么惨」。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我就纳闷了,非要把独居青年都搞成楚楚可怜才罢休吗?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一种生活的方式,一个人看电影、去餐厅就比同别人一起做这些事更悲惨吗?

所谓孤独等级里的事情,的确,有些人可能是无奈的选择,渴望陪伴。但同时,有人做这些事是自然的、享受的,不需要任何同情。节目里传递的效果把自身孤独通通夸张成需要同情、可怜的一类人,凸显改造的必要和成果。

还有,微信只有130个好友,不社交。这又怎样呢?微信有几千好友的人,就不孤单吗?如果有比经营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情,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每一个想被改造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但这些想法可能本身就被一些偏见束缚了,比如我大龄单身我不正常,我不是可爱公主风,我胖而且脸也大。节目不欣赏这些女性的智识、独立、成熟、大气,不鼓励她们抛弃偏见,反而一再强调改造。

比如给小姜姑娘打造小脸妆,再想想时下泛指一切女性的「美女」「小姐姐」这些词,都是只强调外形和幼齿化,大概只要符合了外形纤弱、高颜值这样的标准,就能重新找回自信。

某综艺,不要以改造女性为借口去物化女性

但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真正的价值不是她的外形条件,不是她的婚恋状况,而是她是否拥有一颗正视自己的心,不附属于任何人。

节目说得比唱得好听,要找到平凡女性的不凡,却根本没有给她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甚至当你觉得好,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的时候,也要做出改变,这其实就已经彰显了背后那套权力体系。

改造这个词,本身就具有一种审美和价值判断的制高点,掌握这些话语权的人,是这种审美和价值判断的受益者,同时也极大可能是被其绑缚的对象。

《你怎么这么好看》用一种速成的办法,快速打造了表面上符合主流审美的一批「美女」,并不是在为女性说话或寻找出路,反倒是让女性自主意识开倒车。

意识到「改造」这个词背后那种规训的意味,才是认识到不同的人间具有不同价值的开始。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